常氏百年系列——常赵黄金搭档
常氏百年
常氏相声非常注重捧哏作用。像赵佩如为常宝堃捧哏,白全福为常宝霆捧哏,都流为相声界一段佳话。今天,我们为您介绍一下赵佩如与常宝堃的合作。
赵佩如 (1914—1973)艺名小龄童、赵宝琛。满族。北京人,后居天津。自幼跟随父亲、戏法艺人赵希贤学艺,后随父亲来天津,拜焦寿海为师,学习相声表演。因在同辈相声艺人中拜师最早,故为这一代艺人的“门长”。出师后在明地演出,用艺名小龄童。20世纪30年代前期一度与李寿增合作,在京津两地的大小场地及电台演出,声名鹊起。1937年开始与常宝堃合作,互为捧逗,以捧哏为主,在天津小梨园、燕乐升平等中高档杂耍园子演出,改用赵佩如的名字从艺。1940年随常宝堃进入庆云戏院,演出相声之余也参加反串京剧、笑剧的演出,成为兄弟剧团的主要成员。1951年与常宝堃赴朝鲜慰问,常不幸牺牲,他也负伤回津。同年冬参加天津曲艺工作团,李寿增为他捧哏。60年代前期曾为马三立捧哏。他功底深厚,活路宽绰,说学逗唱俱佳,捧逗皆能,尤以说、逗为长,无论表演单口、对口还是群口都能驾轻就熟,游刃有余。他台风稳健,洒脱大气,吐字清楚,极富韵味,语调铿锵,节奏鲜明,评点恰到好处,人物活灵活现,包袱又脆又响。他的捧哏风格洗练,严丝合缝,或配合衬托突出重点包袱,令逗哏演员如鱼得水,或补缺泥缝密不透风,为对方开畅达通道。逗哏时好似谈经说法,妙语连珠,却又谐趣横生,于嬉戏中显现“无争无怨”之中国传统艺术“温柔敦厚”的精神。在与常宝堃、马三立的合作中做到了天衣无缝,珠联璧合。所会曲目甚多,逗哏节目八十余段,为常宝堃捧哏时曾演出百余段,50年代李寿增为他捧哏,演出曲目也有百段以上,其中现代曲目占到三分之一,《哭论》、《家庭论》等更是堪称杰作。素有“相声博物馆”之称,备受同行尊崇。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,与常宝堃灌制了《改良数来宝》、《龙凤呈祥》、《父子词》、《快乐家庭》等唱片,还与常宝堃、荷花女灌制了三人相声《训徒》、《七仙过海》及京剧《打面缸》。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存有他和李寿增合演的《百分迷》,与马三立合演的《对春联》、《算卦》等录音。
《新灯谜》——常宝堃、赵佩如
新灯谜 又名《打灯谜》。对口相声。常宝堃、赵佩如创作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作者对传统相声《打灯谜》进行了全面整理,用的是全新的谜语和词汇。如垫话部分摒弃传统相声甲乙二人“伙计”的旧称谓改为互称“同志”。其灯谜谜面是“柜橱”,打一人名,谜底是“李承晚”(里盛碗),时值抗美援朝时期,具有时代意义。正活部分更是将传统相声“好字底”进行改良,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的新名词,反映了新的时代内容。《天津三十年曲艺选集》(曲目名为《打灯谜》)、《天津五十年曲艺创作选》收录。
常宝堃与赵佩如还与荷花女合作过反串戏《打面缸》,这段节目也被其他相声演员时常搬演。
《打面缸》常宝堃、赵佩如、荷花女
【以往回顾】